{{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連續兩天,成功教兩名剛生的產婦如何擠乳(一位認識,一位不認識) 好有成就感 溫ㄤ都虧我說可以去開班授課了~呵~(但我不愛紙上談兵,比喜歡實際現場教學XD) ↓兩個可愛的產婦還在臉書公開對我示愛~呵呵,好可愛↓
我懂那種突然一漲奶,卻擠不出來的那種焦急和無助,會多切盼有人能來解救,眼看著兩顆奶漲到不像話~
上網爬文看再多圖文/影片也還是霧剎剎,比不上有人實地來教一次
就算用打電話的、用訊息問,其實,還是很容易雞同鴨講
尤其很多媽媽都很過度緊張,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硬塊?
自己是不是乳頭凹陷?是不是按摩按得不夠?…等
常常大方向就搞錯,往如何消硬塊?或乳頭凹陷去著手,
其實,通常很多都只是…擠不出奶來,漲到石頭奶罷了
放心,別緊張起來放,大約第3天,保証妳漲到不知所措。
頭2天就算沒漲奶,感覺也沒奶也無要緊,照常親餵/照常按摩+手擠擠看,多刺激,奶就更快來
很多媽媽對硬塊聞之色變,包括我自己當初也是,
都曾誤會自己有硬塊,還特地跑到榮總去看診="=
其實,很多都是把乳房組織&脂肪誤以為是硬塊了。
硬塊是:就算是軟奶了,那顆依然明顯摸得到,而且會痛。
所以,媽媽們,別自己先嚇自己了,就算有硬塊了,還是有方法消得掉的,放心
→大錯特錯!!
這點是最最常見天大的誤會~(冤枉啊大人~)
其實我自己第一胎也是,都被我自己推到變黑青奶了,嗚嗚…
只要擠奶正確的話,其實根本不會痛!不會痛!不會痛!
按摩也只需輕輕劃圈,輕輕由外往內、由上往下撥就好了
(是輕輕的、輕輕的、輕輕的)
用力過度反而會傷了乳腺,而且有會想殺人的衝動
(這個人通常是護士或老公= =)
親餵 →會痛就一定是含乳不對,手指頭插入寶寶口中使他退出,
再重來一次,一定要連乳暈也含進去才正確
擠乳器擠奶時 →會痛就一定也有誤(時間過久或吸力太強)
按摩或手擠 →正確其實都不會痛,除非妳已經漲得很厲害,
變石頭奶時,就算輕輕碰也痛,此時一定要趕快排出為首要之務
我發覺,大家的重點很容易都擺在按摩,但按了就要擠出來,不然一樣是漲在那裡,問題沒解決
常看見的問題是:自己不會擠,或就算使用了工具,一樣擠不出來,
最好的方法,就請個老手有經驗的人現場教導吧!
親餵或用擠乳器擠奶時,可邊吸邊按摩,
會更事半功倍(也可請家人在旁幫你按摩)
想像乳腺是條高速公路,要它盡快暢通,就要吸也要按摩幫助它通
我的經驗是:因人而異,手擠是一定都要會,但這也是一般人最不會的
(最好的方法一樣那句老話:請老手有經驗的人現場教導吧!)
手動和電動都要試試,每個人的乳腺對每個牌子,和手動或電動的都不同。
有的人一開始僅手動才吸得出(就像我);而有的人反而是電動才吸得出(就像我朋友),甚至對擠乳器品牌也因人而異,所以有親烕朋友或醫院有得外借擠乳器,就先借來試試吧,可以順利吸出來,再考慮投資一台
其實...吸力最強的是寶寶!通常會破皮都是一開始含乳不正確,被寶寶吸破的使用電動擠乳器的要訣就是:剛開始先調最弱吸力,一邊5分鐘就好,再換邊吸;吸到空轉時,就休息,按摩乳房一下,或換邊。
接著再慢慢進階,一次10至15分鐘老話一句:"會痛都是不對"。一手邊吸,另一手記得邊按摩(尤其是漲痛處可加強按)按摩也可請家人代勞
吸完後,用乳汁塗一下四周,乳汁有修護效果,乾掉會有層保護膜
慢慢的,你會適應最弱吸力,妳的奶會被磨練的堅強無比
前兩周,是餵母乳最堅辛的時期,但相信我,熬過了,就會順了、通了
擠奶會從原本用滴的,進階成用"噴"的,擠奶只要電動一罩上去,五分鐘就有100cc甚至以上了,堅持下去就成功就在不遠處
這個問題,實在非常有模糊地帶/灰色地帶。
尤其沒經驗的,根本光自己的狀況就分辨/分析不出來
又怎麼知道到底現在自己的狀況是冷敷好還是熱敷好?
就像我第一胎在醫院一漲奶時,第一個護士一進來就說"妳那麼漲!要冰敷哦";沒多久第二個護士進來卻說"要熱敷才比較擠得出來哦,因為妳開始在漲奶了"..這....到底...是要怎麼做!?
我的建議是:無法判定就不要隨便冰敷或熱敷,先擠得出來最重要!
冰敷或熱敷和按摩一樣,都是輔助作用而已,倘若,是剛生產完時,已經漲到像石頭奶,覺得胸部已經紅腄熱脹,會隱隱發燙,是"冰敷"而熱敷的用意是,讓乳腺更漲大,所以更容易排出,所以比較適用在平時餵奶上。
但相對的,若妳已經漲到太誇張很嚴重時,就又不能再熱敷,讓奶更漲更不舒服,沒經驗的,通常一開始都分不清,到底我是漲到什麼程度了?
所以,又回歸到同上,無法自己判定時,就先別下手吧!趕快自己摸索或請有經驗的老手來教妳如何把奶擠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議是:最好兩種都要會!
全親餵,就要有心理準備當24備命的人肉奶嘴舉凡餓了、想睡、要安撫、都是非妳的奶不可。2-3小時就找妳喝一次,奶睡是正常的,老實說,常常連我這個當媽的都分不清,她是餓了?還是想睡?
還有從此跟一覺到天亮說bye-bye,半夜也要親餵好幾次,我老大就這麼過了一年多,直到又懷老二,才斷奶,有的人很甘之如貽,我個人是...覺得很崩潰,媽媽怎麼會活得這麼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但全親餵好處是,供需平衡,完全不用洗奶瓶省事很多,而全瓶餵的話,沒寶寶直接吸的刺激,很容易沒幾個月就會沒奶了(當然有些人乳汁豐沛的,也不見得很快沒奶)
所以我老二時,打從她一出生開始,就都訓練她瓶餵/親餵都要習慣,都要會,半夜有時我懶得起來擠,就側躺親餵,白天我就固定時間擠奶兼瓶餵,家人也可幫忙瓶餵,重點不會再奶睡,可訓練她自行入睡,且瓶餵撐比較久,通常能撐3-4小時,喝得量能控制之外,也能固定作息,比較好訓練
當然也不要覺得自己餵母乳不成功,就是個失敗的媽媽,
現在政府提倡母乳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彷彿只要沒餵母乳的媽媽就被冠上''不是好媽媽''的帽子,這頂帽子的壓力太大了。我也覺得不一定一開始就一定要母嬰同室或全母乳,不見得要到這殺紅了眼的地步
我都會跟朋友說,頭2天還沒奶時,沒關係,親餵完,還不夠寶寶喝,就先喝點配方奶吧!
一旦開始漲奶,就得開始過著全天侯擠奶母牛媽媽的生活了,再追都還來得及,不需要有種,好像給小孩喝配方奶就有罪惡感,或像被判刑一樣嚴重,只要妳有心,絕對追得上來
我自己餵完兩胎後,心裡甚至幻想著,若有天我自己是老闆,舉凡有成功餵母乳半年者,一律錄取XDDD(想很多
因為餵過的都知道,一定是經歷過千辛萬苦,擁有堅持的毅力和不肯放棄的精神才成功的,所謂為母堅強,都是當了媽之後才懂,向偉大的媽媽們致敬!(深深一鞠躬)
至於發奶,我知道很多媽媽喜歡喝奶茶(雖然私慾居多XD),不過為了食安和母奶著想,還是自己做"鮮奶茶"較健康。
莉莉安自己本身經歷↓↓
第一胎坐月子用手擠擠了一個月,擠到黑青奶快崩潰,
之後改全親餵至一歲多
(手擠奶一個月突然改全親餵還斷奶過,再追奶成功)
第二胎,親餵瓶餵都有,手動擠乳器/電動擠乳器都用過,
餵了半年自動沒奶為止。也別以為上胎有餵過,第二胎會很輕鬆哦
往往一樣是從0開始,不可能一生完就有100CC的奶量,一樣是要等乳腺先通,一開始用滴的,慢慢追上來才用噴的
餵母乳就像倒吃甘蔗,先苦後甘,頭兩周辛苦一點,之後會越來越順,漸漸嚐到甜蜜的果實。
希望藉由此篇,幫助更多無助的媽媽。
(岑岑剛出生第二天時,在醫院親餵時的照片,當時岑岑好小好紅呀XD~)
文章轉自:http://goo.gl/r5Z7sp
粉絲團:http://goo.gl/Ar1DrE